pic

新闻资讯

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

2025-10-23


#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:全球农机产业的“风向标”与“创新场”  

 

作为亚洲规模最大、全球前五的国际农业机械专业展会,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(以下简称“国际农机展”)自创办以来已走过六十余载春秋。从最初的农机产品订货会,到如今集商贸对接、技术展示、政策研讨、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展会始终以“推动农业机械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为核心使命,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农业装备产业升级的“引擎”。2025年10月26日至28日,这场行业盛会再次落地武汉国际博览中心,以“创新开放赋能农业装备,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”为主题,吸引全球目光。  

 

## 一、历史积淀与规模升级:从区域展会到全球舞台  

国际农机展的“基因”中刻着深厚的行业底蕴。自1965年首届展会举办以来,其主办单位始终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、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、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三大权威机构联合担纲,确保了展会的专业性与政策导向性。2023年,展会移师武汉,参展企业突破2600家;2024年转战长沙,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,观众超20万人次;而2025年武汉展会申报企业超3000家,最终参展约2500家,规模再创新高。  

 

展会的“国际化”标签愈发鲜明。2025年,除意大利、德国、韩国等传统国际展团外,日本展团首次亮相,带来实体产品展示;外资企业参展比例显著提升,部分国际知名品牌将展示其最新技术。与此同时,展会通过泰国、越南等海外办展活动,为国内展会引流,预计2025年海外专业观众将突破160人,覆盖全球160余个农业国家。  

 

## 二、技术革新与产业变革:智慧农业与新能源的“双轮驱动”  

在农业现代化与“双碳”目标的双重驱动下,国际农机展成为新技术、新产品的“首秀场”。2025年展会中,智慧农业与新能源板块成为最大亮点:参展企业数量较2023年增长150%,涵盖电池、电气化、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。例如,潍柴雷沃推出的CVT智能拖拉机、东方红450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等“黑科技”产品,均在此前展会上引发关注。  

 

展区的“融合性”设计更体现产业趋势。2025年特设“精量播种与施肥展区”,将传统农艺与智能装备结合,展示从耕种到农产品初加工的全流程解决方案;新增“机器人展区”“设施农业展区”,聚焦无人驾驶农机、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等前沿领域。此外,展会首次引入数据看板,实时呈现农机出口贸易动态,为行业提供决策参考。  

 

## 三、政策引领与市场对接:从“展台”到“生态”的跨越  

国际农机展的“平台价值”不仅在于产品展示,更在于其作为政策落地、产业协同的“枢纽”。展会紧扣国家“智慧农业行动计划”“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方案”等政策,通过50余场论坛、研讨会,深度探讨丘陵山区机械化、农机维修标准化、新能源补贴等议题。例如,2025年“中外农机贸易大会”将邀请亚太5国专家解读市场准入规则,组织国际买家与国内企业对接,预计促成超600个合作项目。  

 

在市场端,展会的“精准对接”能力持续强化。针对零部件企业参展需求激增的现状,2025年特设4万平方米的室外零配件展区,吸引近30%的新增企业参展;同时,通过“特装企业专享制”,将二层展馆留给优质企业,提升展示效果。参展企业结构的变化亦反映行业趋势:头部企业展位面积超1000平方米,中型企业集中在300-400平方米,而新能源、智慧农业领域的新兴企业占比近30%,彰显产业活力。  

 

## 四、未来展望: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全球品牌”的跃迁  

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,国际农机展正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量提升”。一方面,展会通过UFI认证、官网升级、AMI指数发布等举措,构建国际化服务体系;另一方面,通过“中泰农机小院”“越南国际农机展”等海外项目,推动中国农机“走出去”。  

 

正如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柳松所言:“展会不仅是产品的展示窗,更是行业生态的构建者。”从1965年的区域性展会,到如今汇聚全球顶尖技术的“创新场”,国际农机展的演变史,恰是中国农业机械化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乃至“领跑”的缩影。2025年的武汉,这场盛会将继续以科技为笔,书写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。

上一页

下一页

上一页

下一页